欢迎访问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!
健康教育
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健康教育

【2024年卫生健康宣传日】联合国糖尿病日——糖尿病与幸福感

2024-11-05 15:02 来源:健康中国 发布人:赵春艳 浏览:

0.jpg

 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,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“糖尿病与幸福感”。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,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  通过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活动,以创建一个相互支持的全球糖尿病社区,并倡导更好的护理方法,不仅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,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。

1.jpg

2.jpg

  什么是糖尿病?

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、全身性、代谢性、进展性疾病,以血糖升高为特征。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(或)作用障碍引起的糖、脂肪、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。

糖尿病的症状

3.jpg

  诊断标准

  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(“三多一少”)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,可以诊断为糖尿病:

 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≥11.1mmol/L

  空腹血糖水平≥7.0mmol/L

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≥11.1mmol/L

糖尿病的类型

4.jpg

  糖尿病危害

 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、蛋白质代谢异常,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,尤其是眼、心、血管、肾、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,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。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、心肌梗死、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足等。

5.jpg

  糖尿病预防

 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

  保持合理膳食、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

 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,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

  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

 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,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kg/㎡,或体重至少下降7%,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-58%

  糖尿病并发症

  一、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有哪些呢?

  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。

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

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

  糖尿病肾病

  糖尿病足病

  心脑血管病变

  酮症酸中毒

 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

  其中外周神经、视网膜、肾脏病变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。接下来,带您了解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-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。如果出现常见的下图症状,作为糖友的您,就要去医院筛查你是否是出现了神经病变。

6.jpg

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

7.jpg

  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:

  一是健康教育

 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糖尿病防治的正确知识、调整心理,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。

8.jpg

  二是合理饮食

  做到少量多餐,总量控制。搭配合理,蔬菜为主,鱼肉适当,少盐少油、戒烟限酒。优先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。

9.jpg

  三是适量运动

 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可以一周5天,每天30分钟,运动形式可以为快走、太极拳、骑车、慢跑、健身操、游泳、各种球类等,每周最好再进行2~3次锻炼肌肉的抗阻力运动。有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可征询主治医生意见,在医生指导下运动。

10.jpg

  四是规律用药

  糖尿病的药物有口服药物和胰岛素,注意按医嘱规律用药,切勿自行加药停药。

11.jpg

  五是自我监测

  糖尿病人必须监测血糖,常规可3个月测量一次,在血糖不稳定或药物调整期,次数适当增多,可达每天数次。此外,还需定期监测血压、血脂、体重、糖化血红蛋白等

  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

  1.少吃糖一定不得糖尿病

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,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。它与饮食、运动等多种生活方式有关,但单纯的少吃糖并不能保证不得糖尿病。

  2.只吃素不吃荤就可以控制血糖

  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,包括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。如果只吃素食,可能会缺乏必需的脂肪和蛋白质,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。

  3.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主食

  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,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,但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,不能完全避免或减少。

 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低GI值(血糖指数)的主食,如燕麦、荞麦、玉米等,并适当控制摄入量。

  4.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

  虽然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,但并不是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。瘦的人也可能因为基因、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患上糖尿病。

  5.没症状就不是糖尿病

  很多人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“三多一少”,即多吃、多饮、多尿,但是体重减少。但是具体到个人,症状就因人而异,部分患者只有其中一两个表现,或者完全没有症状。因此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也需要定期筛查血糖,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。

12.jpg

13.jpg

14.jpg

15.jpg

16.jpg

健康教育